面对内卷,企业需坚定地走技术创新与差异化发展之路,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能效与智能化水平,拓展新兴市场领域,如氢能压缩机新能源汽车用无油空压机等细分市场,以摆脱价格战的泥沼,实现可持续发展
在工业领域,作为重要的动力设备,应用极为广泛。近年来,空压机市场却陷入了严重的内卷困境。 曾经,空压机行业呈现蓬勃发展之态。2010 - 2015 年,国内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8.5%,2015 年突破 400 亿元大关,螺杆式空压机年产量从 20 万台跃升至 120 万台,企业数量超 3000 家。彼时,国产空压机凭借性价比占据中低端市场,部分企业出口额年增长超 20%,远销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,行业利润空间达 20% - 25% 。
然而,当下市场已今非昔比。到 2023 年,国内空压机生产企业超 5000 家,较 2015 年增长 66.7%,但市场规模增速降至 3.2%。企业数量激增,市场却趋于饱和,导致低价竞争愈发激烈。主流螺杆式空压机单价较 2018 年下降 25% - 30%,行业平均利润率跌破 8%,近三年约 1500 家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。
空压机市场为何会陷入内卷?一方面,大量企业涌入市场,产品同质化严重,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与差异化优势,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。另一方面,传统制造业需求萎缩,如 2022 年钢铁、水泥等行业空压机采购量同比下降 18%,产能利用率不足 65%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这种内卷给行业带来诸多问题。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,许多企业经营艰难。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,采用劣质零部件,导致产品质量下降,故障率上升,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。低价竞争还使得企业研发投入不足,技术创新受限,阻碍了行业的长远发展。
但困境中也蕴藏着机遇。在 “双碳” 目标与能效升级的推动下,行业正从 “规模竞争” 向 “价值竞争” 转变。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2023 年行业平均研发强度提升至 6.8%,永磁市场份额突破 60%,较传统机型节能 30% 以上。无油涡旋空压机、磁悬浮离心式空压机等高端产品实现技术突破,国产设备在半导体、医药等洁净领域的占有率从 10% 提升至 35% 。政策也在助力行业转型,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对节能改造项目的补贴政策,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方向。 面对内卷,企业需坚定地走技术创新与差异化发展之路,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能效与智能化水平,拓展新兴市场领域,如氢能压缩机、新能源汽车用无油空压机等细分市场,以摆脱价格战的泥沼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